知名百亿基金经理,又卸任!什么原因?
作者:小微 发表于:2023年11月18日 浏览量:68941

(原标题:知名百亿基金经理,又卸任!什么原因?)

知名百亿基金经理,又卸任!什么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百亿基金经理冯明远又卸任基金。

知名百亿基金经理,又卸任!什么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1月18日,信达澳亚基金公告称,因内部调整原因,2023年11月17日,冯明远卸任信澳星奕混合基金和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2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上述2只基金分别增聘李博、吴凯担任基金经理。

知名百亿基金经理,又卸任!什么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前,冯明远已相继卸任了四只基金。截至目前,冯明远名下仍管理4只基金产品,合计规模162.09亿元。

冯明远逐步退出部分基金产品的管理,外界多有传言其将离职,也有市场解读公司为冯明远“减负”,让其专注于研究与投资。

冯明远又卸任

11月18日,信达澳亚基金公告称,因内部调整原因,2023年11月17日,冯明远卸任信澳星奕混合基金和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2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信澳星奕混合基金增聘李博担任基金经理,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增聘吴凯担任基金经理。

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和信澳星奕混合基金分别成立于2020年5月、2021年1月,均由冯明远担任首任基金经理,最新规模分别为2.3亿元和23.42亿元,任期内回报分别为8.72%和-0.7%。

信达澳亚基金将规模较小的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基金交由投资经验较少的吴凯管理。吴凯有1.5年证券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广州金融控股 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红土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2020年12月加入信达澳亚基金,先后任研究员、投资经理。

信达澳亚基金将管理规模23.42亿元的信澳星奕混合基金交由李博管理,或是公司对李博今年优异业绩表现的认可。李博,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东方基金任研究员,2014年12月起加入信达澳亚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李博2021年开始管理的信澳新能源精选混合基金今年累计收益到14.27%。

冯明远最多管理了10只基金,管理规模在2022年年中最高峰达到420亿元。截至目前,冯明远管理4只产品,分别为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信澳研究优选、信澳领先智选和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期,合计规模为162.09亿元。

仅一年多时间,冯明远的管理规模大幅缩水,除了基金净值不断下滑外,还有其不断卸任基金产品的原因。

此前,冯明远已经相继卸任了四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2022年7月19日,冯明远从信澳精华基金卸任基金经理职务。2023年1月13日,冯明远退出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基金的管理。时隔一个月,冯明远两度宣布卸任产品,2023年2月3日,冯明远从信澳先进制造基金中卸任基金经理职务,2023年2月16日,冯明远从信澳核心科技基金中卸任基金经理职务。

冯明远逐步退出部分产品的管理,外界多有传言其将离职,也有市场解读公司为冯明远“减负”,让其专注于研究与投资。

冯明远管理规模一度超过400亿元

资料显示,冯明远,浙江大学工学硕士,2010年9月任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研究员,2014年1月加入信达澳亚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公司副总经理、联席投资总监。

冯明远管理的产品中,管理时间最早、管理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相关股票股价持续走高,很多重仓新能源行业的基金赚得盆满钵满,2019年-2021年,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连续三年均取得较好业绩,净值增长率分别为94.11%、59.88%、45.37%,全市场排名位列前茅。也正是由于该基金的优异表现,让冯明远在基金行业受到较多关注。在冯明远自2016年10月19日起至今担任该产品基金经理任期内,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规模从0.55亿元最高增加至174亿元。

新能源板块股价自2022年开始大幅下跌,其管理的基金净值也出现明显回撤,如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最新净值距2021年高点回撤近40%。即便如此,在冯明远任内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仍为持有人实现了230.72%的投资回报,同期内收益排名第一。

不过,发行在市场高位的信澳领先智选和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期2只基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成立至今分别亏损31.76%和24.23%。

冯明远在业内以勤奋著称,上市公司调研名单中常常会出现其身影。冯明远奉行分散持仓,今年上半年持股数量达到518只,比去年底还增加了120只,持股数量之多在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中较为罕见。

冯明远依旧看好科技板块投资机会。他在基金三季报中表示,投资组合在第三季度延续了第二季度增加科技板块的趋势,继续增加了科技板块的持仓。在科技板块中,增加了电子、计算机行业的配置,组合的制造业类配置保持稳定,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类持仓占比变化不大。组合减少了锂电池材料行业类的占比。在电子行业中,冯明远增加了消费电子、半导体的持仓。其判断消费电子行业已经走出行业最低谷,虽然全面复苏之路并不明晰,但在个别细分领域,如国产产品、VR/AR领域,出现了久违的增长。半导体领域的景气度也将随着下游消费电子需求的见底而回升。在计算机领域中,冯明远配置了在细分产业中具备AI应用前景的相关产业及公司。

基金公司不断优化投研平台化建设

信达澳亚基金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是国内首家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由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全资子公司合资设立,也是澳洲在中国合资设立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2015年5月,信达证券受让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权。目前,公司股东信达证券和East Topco Limited持股比例分别为54%和46%。

Wind数据显示,信达澳亚基金最新管理规模为845亿元,其中权益类产品规模超400亿元,冯明远作为公司唯一一位百亿级基金经理,其对信达澳亚基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冯明远接连卸任基金,信达澳亚基金新上任的基金经理能否获得持有人信赖而维持产品规模,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近年来,公募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急剧膨胀,不少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水涨船高,一度出现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百亿级基金经理更是比比皆是。

随着市场震荡行情演绎,大多数百亿级基金经理业绩跌落神坛,造成持有人大幅损失,基金经理也深陷“规模魔咒”。市场普遍认为基金经理都有管理规模上限,“船大难掉头”,管理规模越高,管理难度就越大。此外,知名基金经理跳槽后,原有基金投资策略往往会发生较大变化,基金业绩持续性较难,对基金持有人造成“伤害”。

面对上述困境,近年来,公募基金管理人不断加强主动管理能力,从追逐市场排名的“赛马机制”“延展至投研平台建设的进化。

一家基金公司高管曾对记者表示,公司很早就注意到规模对基金经理单一投资策略的冲击,尤其是近几年权益市场大发展,如何通过加大对基金经理背后投研团队的支持,减轻其研究负担,是其思考的重要工作。

“投研一体化”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公募基金公司的理性选择。多策略投资必须依靠长期、深度的基本面研究来支撑。多家头部基金公司曾尝试构建平台化的投研架构,也有一些小型公募基金“试水”该架构。

一家小型公募基金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核心团队内部能力圈互补,全面覆盖消费、医药、科技、新能源、TMT等主流行业,将有效实现真正的投研一体化,不依赖明星基金经理,更多地是依赖于投研团队的同力协作,实现充分的互信共享。